第220章 灶膛余烬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0章 灶膛余烬

 

染坊坍塌的梁柱斜插在血泊里,杜九章撕下衬衣包扎苏雨晴手臂的伤口,布条缠到第三圈时突然渗出靛蓝色汁液——那是染池痋术胚胎的残留污染。林默然抓起一把灶膛灰按在伤口上,草木灰混着凝血瞬间结成硬壳,像给陶器上釉般封住了溃烂。

“柴火灰能拔毒...”阿椿的腹语混着灶台噼啪声,她正用火钳从余烬里夹出烤焦的土豆,焦黑表皮裂开,露出内部鲜红的薯肉,如同剥开溃烂的伤口。周文远突然抽搐着指向土豆:“五三年饥荒...人吃的就是这种‘血薯’...”

厨房梁上垂挂的腊肉正滴落油脂,落在薇薇安残存的右手。摄像机镜头突然自动开启,屏幕闪过1953年公社食堂的画面:大铁锅里翻滚着暗红肉块,炊事员的围裙沾满血渍,字幕弹出“代食品加工厂”。薇薇安喉管里发出齿轮卡死的咯咯声:“首播...新素材...”

“闭眼!”苏雨晴银簪扫过摄像机,簪头珍珠映出腊肉本质——那根本不是猪肉,是风干的人腿,脚踝还套着生锈的脚镣。林默然迅速用麻袋罩住肉块,布袋表面却凸出五指抓挠的痕迹。

杜九章猛地掀开水缸木盖。浑浊水面倒映着房梁,本该是腊肉的位置空无一物,而他们身后墙角却多了六双沾泥的布鞋,鞋尖整齐朝向灶台。

“戌时三刻,鞋朝灶,鬼索饭。”杜九章翻动《鲁班经》残页,焦黄纸面渗出米浆,“得用新米供灶王爷...”他抓向米缸的手突然僵住——缸底沉着三枚银元,民国三年的袁大头在陈米中泛着幽光。

周文远突然扑向米缸:“这是我的安葬费!”他枯瘦的手指抠挖银元时,指甲缝里簌簌落下木屑。米粒粘在木质化的皮肤上,迅速发芽抽出细小白穗。

阿椿的腹语变成苍老男声:“活人吃阴粮,来年坟头长新秧。”灶膛里轰然爆出火星,火舌舔舐着挂在墙上的《灶王经》。纸质经文燃尽后,露出裱糊层里的地契——1953年公社将染坊划为“特供品加工点”,批准文号盖着血指印。

薇薇安的摄像机突然对准地契。镜头里浮现出新的规则:

> 灶房禁忌(1953版)

> 1. 亥时后淘米水必须泼进猪圈(猪圈石槽刻着:本圈无猪)

> 2. 发霉的粮食喂牲口前要念《往生咒》(梁上悬着超度用的招魂幡)

> 3. 发现银元需用童女血浸泡(阿椿腕部刀疤突然渗血)

“规则在诱杀阿椿!”林默然打翻摄像机。薇薇安腐烂的左臂却缠住苏雨晴的脚踝,指甲缝里嵌着新鲜稻壳:“播完这场...我能复活...”

染血的银元在米缸里嗡嗡震颤,周文远木质化的胸腔突然裂开,槐树根须从肋骨间钻出,根尖卷向阿椿流血的手腕。杜九章将《鲁班经》残页拍在根须上,书页瞬间被根须刺穿,但朱砂批注突然燃烧:“以火克木!”

苏雨晴将银簪插进灶膛,烧红的簪体刺入周文远心口。老教师发出木料开裂的呻吟,树根缩回体内,裂缝处涌出浑浊树液。阿椿腕血滴在银元上,币面浮现“癸巳年冬”的小字——正是1953年饥荒最严重的年月。

“粮仓...”周文远咳出带虫的米粒,“当年...都藏在...”话音未落,米缸底部突然塌陷,陈米瀑布般泻入地洞。霉味混合着尸臭喷涌而出,露出下方由人骨搭建的螺旋梯。

---

地窖揭秘

骨梯扶手上嵌着煤油灯盏,灯油是用人脂熬制的,火苗跃动时映出壁面密密麻麻的刻痕。林默然用刑侦拓纸复刻,显现出计数符号——“正”字记录着死亡人数,最后一行停在213划。

“这是当年藏尸窖。”杜九章指尖抚过壁面刮痕,“五三年冬天冻死的人...全在这里暂存...”《鲁班经》残页贴墙游走,显现出朱批:“饿殍满百,地脉通幽”。

窖底堆着麻袋,撕开竟是板结的观音土,夹杂着未消化的草根。苏雨晴的银簪划过土堆,簪头珍珠映出麻袋内部——每袋土里都封着蜷缩的干尸,后颈钉着写有生辰的木牌。

“代食品原料库。”薇薇安摄像机扫过麻袋堆,“观众要求开袋验货...”她腐烂的右手扯开袋口,一具女尸滚落,怀里紧抱的襁褓中传出婴儿啼哭。

阿椿突然用本音尖叫:“是催命咒!”腹语随即切换成老妇哀哭:“亥时婴啼要喂奶...没奶的娘...割肉偿...”

女尸怀里的襁褓自动解开,露出青紫的婴儿。它张开没有牙齿的嘴,发出尖锐哭嚎,窖顶震落骨粉。周文远突然扑向婴儿:“我的小孙女...”他槐木化的手指刚触到襁褓,婴儿眼眶里突然钻出稻穗。

“闭眼捂耳!”林默然甩出绳索套住周文远后撤。杜九章将《鲁班经》残页盖在婴儿脸上,经文触及皮肤的瞬间燃起绿火。火中浮现新的规则:

> 饲婴条例

> 1. 亥时啼哭需喂血食(地窖角落散落着啃光的骨头)

> 2. 弃婴必须裹红布(所有麻袋内衬都是红色)

> 3. 哺育者要断一指(女尸左手缺无名指)

苏雨晴的银簪突然指向窖顶——那里悬着六串风干的胎盘,如同诡异的灯笼。阿椿的腹语颤抖着:“我娘...生我时...胎盘就挂在这里...”

林默然的紫外线灯扫过胎盘,照出内部缠绕的头发。每束发丝末端系着小木牌,刻着他们六人的姓名和八字,最后一块写着“苏雨晴癸未年六月十五”。

“有人在收集我们的命胎!”杜九章划破手掌,将血抹在《鲁班经》残页。经书浮空展开,显现出血色地图——胎盘位置对应村中六处凶地,而染坊地窖正是阵眼。

窖底突然塌陷,众人坠入冰冷的水中。浮沉间看见水下沉着巨大的石磨盘,磨盘里卡着半具尸骸,石柄上刻着“代食品加工器”。阿椿的腹语在水下变成沉闷鼓声:“磨盘转...阳寿短...”

---

石磨死局

磨盘自行转动起来,水流形成旋涡。周文远被卷向磨眼,槐木化的身体卡在石缝里。他嘶吼着抓住磨柄,年轮状皮肤裂开,露出内里鲜红的血肉:“当年...我们吃的...是...”

磨盘轰然合拢,血水混着木屑喷涌。水面浮出碎骨拼成的文字:

> 投料一人,停磨三刻

薇薇安的摄像机突然沉入水底,镜头对准磨眼深处。首播画面切换到1953年冬:穿着干部制服的男人指挥村民将尸体推进磨盘,磨出的肉浆倒入染坊大锅,蒸汽里浮现周文远年轻的脸——他正将木勺伸向铁锅。

“爹!”阿椿的腹语迸出凄厉哭喊。水底升起更多尸骸,白骨手指抓向他们脚踝。林默然拔出匕首割断缠住苏雨晴的头发,刀刃却被发丝绞碎。

杜九章将《鲁班经》残页按在磨盘上。经书燃烧的火焰中浮现契约:“以魂饲磨,可破死局”。苏雨晴突然夺过残页,银簪划破掌心,血滴在火苗上:

> “用我的!”

> “我是陈氏女的后人!”

> “血契继承者!”

磨盘骤然停止转动,水面浮现井口倒影。血月悬在井中,波光里站着穿蓝布褂的老妇——与祠堂族谱里的陈氏女画像一模一样。她抬手点向水面,涟漪化作血色规则:

> 最终献祭

> 血月沉井时,需活人执银器刺破倒影

> 执器者将永镇井底

> 其余人可归阳世

阿椿突然纵身扑向井影,腹语响彻水窖:“娘!我替你!” 她的身体在触到水面瞬间化作青烟,磨盘彻底崩裂,露出下方洒满月光的归土。染坊废墟外传来第一声鸡鸣。

灶膛底部的草木灰忽明忽暗,红薯焦香混着血腥味在祠堂弥漫。苏雨晴的银簪猝然扎进周文远木质化的掌心,簪头珍珠映出灰烬深处蠕动的根须——那些根本不是红薯藤,而是1953年饿殍的神经束,此刻正顺着灰烬向活人颅骨钻探。

"灰里有东西!"林默然用紫外灯扫过灶台,余烬中浮现密密麻麻的刻痕:

> 灶膛守则(矛盾条目)

> 1. 子时灰烬可驱邪(但寅时前必须清空灶膛)

> 2. 烤红薯必须分食(独食者将继承亡者饥渴)

> 3. 余烬温度持续七日(违反即触发"大饥荒回响")

杜九章突然将《鲁班经》残页按进灰堆,焦黄纸面腾起青烟,显出光绪三年的血契补款:"凡食灰烬所煨之物者,替陈氏守井满甲子..."字迹未干,周文远胸腔爆出槐树枝丫,木质纹理间嵌着半块霉变红薯,1953年的粮票正从霉斑里增生。

"他成了'活祭碑'!"阿椿腹语发出尖啸。祠堂地砖应声裂开,六副棺木中属于周文远的那具突然立起,棺盖内壁用血写着:"替死鬼:癸酉年九月廿三卯时"——正是众人进村的时辰。薇薇安腐烂的左手猛地插入灶膛,抓起滚烫的红薯塞进嘴,蛆虫从她喉管喷出:"老铁们看好了...呃啊!"

红薯在她口腔里生根爆芽,根须刺破颧骨扎进房梁。垂挂的草鞋突然落地行走,其中一双套上薇薇安扭曲的脚掌。林默然劈手夺过摄像机,回放画面显示:当周文远碰到灰烬时,他背后始终贴着个穿1953年干部服的无面人,而那人脖颈挂着苏雨晴的银簪。

"规则错了。"苏雨晴突然将银簪掷入灶火。簪体熔化的瞬间,珍珠在烈焰中映出真相——所谓余烬温度,实则是寄生在灰里的饿鬼呼吸频率。她抓起滚烫的灰抹在瞳仁上,视网膜顿时灼烧出篆文:"血井即灶膛"。

祠堂轰然倾塌,众人坠入染池。腥臭污水中漂浮的陶瓮全部碎裂,数百个胚胎脐带绞成肉缆,将杜九章拖向池底青铜镜。镜面里1953年的饥民正在啃食树皮,而树皮下分明裹着林默然的警徽。

"时空锚点在这里!"林默然用匕首割开手臂,鲜血在污水中凝成坐标公式。计算结果令人窒息:染池深度对应光绪三年血契的签订日,而水面高度是2025年众人进村的经纬度——他们正卡在时间断层里。

阿椿突然咬断自己舌头,腹语化作惊雷:"癸酉年全员皆替身!"池底青铜镜应声翻转,镜背竟嵌着薇薇安的首播手机。屏幕亮起血红弹幕:

> 观众指令(违反即封号)

> 1. 点赞超十万开启血井献祭

> 2. 每打赏火箭加速木质化1%

> 3. 举报按钮触发清洁工清场

杜九章的《鲁班经》在血水中疯狂翻页,最终停在被焚毁的"镜冢"章节。残存图示显示青铜镜需用活人椎骨固定,而镜框阴刻着:"照镜者替陈氏永镇井"。他猛然拽过林默然的紫外线灯插进自己后颈,光束穿透喉管射向青铜镜——镜面映出的却是周文远被槐树枝贯穿的瞬间。

"循环点在替死时刻!"苏雨晴抓住沉没的银簪残片。熔银遇血重铸为刻满符咒的锥子,她反手刺入阿椿耳后。女孩颅骨传出锁簧弹开声,后脑勺竟是个青铜锁孔。

血月在此刻垂首沉入染池。池水沸腾中,六双草鞋踏水而来。林默然看清草鞋沾着的新泥混有石英颗粒——与村口槐树下那具考古队尸骨的鞋底成分完全一致。他撕开染坊废墟里拾到的档案袋,1953年饥荒报告最后一页被鲜血篡改:"七人考察组进村,归六人"。

"第七人是祖母..."苏雨晴的银锥突然自动转向,刺穿薇薇安的摄像机。屏幕炸裂时,漫天蛆虫组成旋转的甲子历,最终停在"癸亥"二字上。染池瞬间干涸,池底露出深不见底的井口,井壁镶满正在咀嚼红薯的牙齿。

井底传来周文远的叹息:"第三柱香...就是红薯啊..."


    (http://94xsds.com/book/596737-2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