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宝深以参合陂之败为奇耻大耻,向慕容垂申请让他再次带兵击魏。
慕容德已经认定慕容宝根本不是拓跋珪的对手,力劝慕容垂亲征,永除后患。
慕容垂深以为然,决定发起他人生的最后一次战争。
参合陂战后,燕国的机动兵力已经不足,于是慕容垂下令自已的孙辈慕容会去守慕容家族的龙兴之地辽宁龙城,派兰汗守幽州和蓟州,保障龙城和国都中山之间的联系,调原来守在龙城的另两个儿子慕容盛、慕容隆统帅鲜卑精锐云集国都中山,准备在第二年征讨拓跋珪。
慕容垂自已也没想到,这个人事决定,不久就显露出恶果,自已的绝大部分子孙都死于此,随令出征的这批人大多也再没能活着回到龙城,后燕帝国的国运随之也被改写。
参合陂战后的第二年三月,慕容垂留下慕容德守中山,自已拖着病躯带着部队秘密出发。
老谋深算的慕容垂,并没有走现成的大道,而是借鉴了三国末期邓艾成功突袭成都的兵家战例,他要用自已的谋略给年轻的拓跋珪上一课,让他知道谁才是当代军事大才。
慕容垂把眼光瞄在了太行八径之一的蒲阴径。
蒲阴径从河北易县出发,过紫荆关、经河北涞源进入山西灵丘,从灵丘向北出浑源县就到了大同盆地,这里是拓跋珪必守重镇平城(大同)。
易县有狼牙山,有气壮山河的狼牙山五壮士;紫荆关扼守北部险要,成吉思汗、李自成都曾占领这里后才进入华北大地;涞源是八路军晋察冀根据地解放的第一个县城,在这里的黄土岭击毙敌酋阿部规秀;灵丘地势险峻,有“燕云扼要”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第一捷平型关战役的枪声在这里打响;浑源境内巍峨矗立着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
单看这些地方和这些事,即能想见地形之险要,通行之艰难。
慕容垂兵行险地攻其不备,命令后燕大军在崇山峻岭中凿山开路,悄悄直奔平城而来。
拓跋珪万万没想到,老迈的慕容垂会放着好走的大路不走而走险峻小路,平城一线根本毫无防备。
直到燕国大军临近平城城外时,驻守在平城的陈留公拓跋虔才察觉到形势不妙。慌乱之中,拓跋虔率麾下诸军出战,一战败死,燕军全灭其众尽收其地。
拓跋虔不仅是拓跋亲王,也是当时北魏第一猛将。
拓跋虔姿貌伟杰,武力绝伦,马槊功夫天下无敌。常人所使用的普通马槊他觉得太过细短,特制了一个特大号的马槊。这种特制的马槊他挥动起来仍然觉得太轻,于是又在槊刃之下缀一个巨大铜铃。
每次临阵对敌,拓跋虔挥槊刺穿对手后,常把对手用槊高高挑起后用力甩出,如此骇人的场景,再配以铜铃随着马槊挥舞起来的铛铛响声,给敌军巨大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拓跋虔曾把马槊深戳于地下,伪装败退,敌人追到后几人争相拔槊,但是合力不能取出,拓跋虔从远处引弓射之,一箭就洞穿二三人,等拔槊之人四散奔逃后,他才不缓不急的取槊而回。拓跋虔追随拓跋珪征讨,时常先登陷阵,勇冠当时,敌人无论众寡,都无人敢于抵抗,参合陂之战,拓跋虔大放异彩居功至伟。
就这么一个不世出的猛将,仅仅在和慕容垂交手的第一个回合就战亡,让北魏上下举国哀痛,拓跋珪更是震恐,想跑却拿不定主意往哪跑。
慕容垂带领燕军乘胜追击,在经过参合陂时,看到半年前在此地败死的燕军尸骸堆积如山,白骨暴野。出征的燕军将士,纷纷想起自已的父子兄弟,不由放声大哭,声震山谷。慕容垂悲从中来,下令敛葬遗骸,设坛祭祀。
此情此景,让这个古稀老人羞惭愤懑,口吐鲜血,旧疾复发,停驻于距平城三十里的地方。太子慕容宝听闻消息,只能引军退还。
在平城休养10天后,慕容垂病情加重,下令修筑燕昌城而撤军。
不久,慕容垂死于归途,时年七十岁,此时距离慕容垂正式出兵伐魏不到2个月。
拓跋珪得到慕容垂的死讯,狠狠松了口气,并不敢追击,也退军返回。
随着唯一能抗衡拓跋珪的慕容垂死去,拓跋珪彻底放开手脚,跃跃欲试要在中原大地上大施拳脚,开创属于自已的宏图伟业。这一天他一直在等,好在上天并没有让他等太久。
燕魏两国,自此攻守易形了。
(http://94xsds.com/book/406378-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