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例外,相比于外部,内部事务的处理最棘手,最让人头疼。
君臣、臣僚、上级和下属之间的关系处理,讲究的是尺度拿捏和利益平衡。谁也不能被忽视,谁也不愿被牺牲。
元修和高欢都要当老大,这种一山二虎的关系,让本就脆弱的平衡更加不好拿捏,或者此时己根本没有处理好的基础。
裂痕在扩大。
在元修身边己经取得信任的斛斯椿,敏锐地发现了这条裂痕。斛斯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这才短短几个月,元修就对高欢在晋阳遥控朝政的行为表现出了极度厌恶。
倒不是斛斯椿多么爱折腾,只是乔宁和张子期的死对他的影响太大了,他必须紧紧抱着皇帝大腿以求自保。之前他投尔朱荣、元悦、尔朱兆,如今投靠高欢,他不在乎第五次再另寻靠山,目前他能找到的靠山也只能是皇帝元修了。
斛斯椿和南阳王元宝炬、武卫将军元毗、王思政结成反高联盟,一起劝说元修除掉高欢。
斛斯椿不是只会动嘴皮子的人,做起事来步步为营。
为了时时影响元修,斛斯椿把元修身边的近侍元士弼也拉入局。元士弼告诉元修,说高欢对皇帝颁下的诏书很不恭敬。“
三人成虎”的道理在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慢慢的,对高欢本就心怀芥蒂的元修越来越不能容忍。
汲取当初元子攸没有得力的部下而被尔朱兆俘杀的教训,为了保证绝对安全,斛斯椿劝说元修从各地重新选编了大批忠心而善战的人组成皇家卫队,负责皇宫以及元修居住的朱华阁的执勤守备。斛斯椿还不放心,在这些侍卫下面,又超编制增加几百人,充当这些侍卫的侍从。有了这几百人的日夜保护,元修也终于敢睡个安稳觉了。
元修每次外出巡游,斛斯椿都事无巨细的亲自部署,安排卫士层层围住皇帝的御辇。
西北的贺拔岳手握重兵,和高欢貌合神离。斛斯椿向元修建议,和贺拔岳秘密取得联系,引为外援。
对元修抛出的橄榄枝,贺拔岳有点摇摆,毕竟北魏的军政大权都在高欢手里,实力上高欢显然更胜一筹。高欢强而野心大,元修弱却好控制,在元修和高欢之间,贺拔岳并没有立刻作出决定。
贺拔岳先派冯景到晋阳见高欢,高欢听说贺拔岳的使者来了,非常高兴地说:“贺拔公是不是想我了?”高欢对冯景一行热情款待,做足了功夫,并歃血为盟,要和贺拔岳结为兄弟。
冯景并没有被高欢的热情所迷惑,回去后告诉贺拔岳,说高欢奸诈有余,真诚不足,不可信任合作。
处于慎重考虑,贺拔岳依旧没有作出和高欢翻脸的决定,宇文泰自告奋勇,请求再次去晋阳试探高欢。
37岁的高欢和26岁的宇文泰,这两位今后死磕一辈子的人见面了。
这次见面,真可谓英雄相惜。双方都被对方的见解所叹服,宇文泰对时局的独到分析和判断更让高欢感到震惊。他想留下宇文泰为自己所用,但宇文泰坚决要求回去。
宇文泰走了之后,高欢深感失策,料定宇文泰必是自己的心腹之患,于是急忙派人骑马追赶,快追到贺拔岳的地盘还没有追上。
高欢看宇文泰的眼光十分精准,这个当时只有26岁的青年人,很快就成了高欢的劲敌,高欢穷一生之力也未能击败他,反而损兵折将。
宇文泰回到长安后,明确告诉贺拔岳,高欢确实是个劲敌,切不可轻视,而且不要对高欢心存任何幻想,高欢未来必然篡夺帝位,目前还没有行动就因为忌惮贺拔兄弟。现在就要悄悄地进行准备,西攻甘肃,扼守要害之处,亲睦氐羌等部落,抚慰塞外,稳固西北后伺机匡扶北魏皇室。
贺拔岳听后下定决心和元修合作,派宇文泰去洛阳秘密陈述有关情况。元修终于盼来了贺拔岳的消息,欣喜地加封宇文泰为武卫将军,叫他回去向贺拔岳汇报。
元修随后任命贺拔岳为都督雍州、华州等西北二十州诸军事。刺破自己心口前的皮肉,取出一些鲜血,派遣使者赐送给贺拔岳。
贺拔岳按照计划向西挺进驻扎在平凉,西北各部落纷纷依附于贺拔岳,接受贺拔岳的指挥调度。
元修又派贺拔岳的二哥贺拔胜出镇荆州,全权提调对南梁的一切军政事务。贺拔胜才干突出,连续击败南梁,安定边境,驻军在湖北襄樊和河南邓州一带,和西北的贺拔岳成犄角之势,和洛阳遥相呼应。
斛斯椿的一系列举措,让元修十分信任,朝政军机大事两人经常商议决定。
对高欢的重要助手高乾高敖曹兄弟,元修也想收入麾下。他对司空高乾格外用心,经常召请高乾入宫宴饮。
在华林园一次酒宴结束后,元修单独留下高乾,对他说:“你们一家世代忠良,如今又建立丰功伟业,我和你名义上是君臣,情义上和兄弟一样,为了让我们的情谊更加深厚,咱们一起立个盟约吧。”说完元修就令人马上安排盟约的准备。
这件事情发生得很突然,高乾没想到皇帝还另有意图,也就没有推辞,事后也没有把这事禀报高欢,白纸黑字的盟约成了勒在高乾脖子上的一个锁套。
高乾看到元修不断增设皇宫侍卫,和贺拔岳、贺拔胜不断往来秘密联系,意识到情况不妙,于是秘密告诉高欢元修拉拢他的事,但还是隐瞒了两人曾经盟约的事情。
高欢对元修的行动也有察觉,把高乾叫到并州讨论对策,高乾劝说高欢逼迫元修禅让帝位,高欢用袖子捂住高乾的嘴巴说道:“这个事情不要瞎说,现在请你来掌管门下省的全部事务吧。”
中央政令全部出于门下省,是中央政权的核心,高欢想让高乾掌管门下省,替他监视元修的一举一动。高欢屡次上书请封,但元修都不允许。
高乾知道自己己处于政治漩涡中,稍有不慎就在劫难逃。为了活命,他改换计划请高欢给自己谋求去地方任职的机会,很快高乾被任命为徐州刺史。
高乾还没去上任,元修就探查到他向高欢泄露自己机密的事情。元修确认无法拉拢高乾,于是对高乾下了手。
元修手里的盟约,即将变成高乾的催命符。
如何对付高乾,元修玩了一个阳谋。
元修找人把曾经盟誓的事故意透露给了高欢。
如果高欢不处理高乾,那二人也必会因此生隔阂。如果高欢杀高乾,高欢就要背上杀亲信大臣的骂名。元修乐得坐山观虎斗。
高欢得到消息时并不相信,派人几次打听后得知消息属实。
这么大的事高乾居然对自己隐瞒,高欢大为光火,动了杀高乾的想法。
高欢政治敏感度更高,杀高乾的后果他是能想到。
高乾深孚众望,亲信众多,他的弟弟高敖曹绝世猛将,这些人一但闹起来,那必定是一场惊涛骇浪,搞不好自己刚创下的基业可能覆灭。
所以,杀高乾最好的办法是不杀。
不杀?别想错了,这当然不是放了高乾,而是让别人杀。
谁能杀高乾?最好的人选就是元修。
高欢决定,杀高乾这个骂名让元修背了。
元修性格轻浮狂躁,而且身居皇帝宝座,只要激怒他,任何不计后果的事都能干出来。
高欢亲手给元修设计了一招请君入瓮。
高欢精心挑选出高乾以前写给他抨击时事,抨击元修的几封文书,密封后派使者送给元修。
元修看完果然暴跳如雷,立刻召见高乾,当着高欢使者的厉声斥责。
都是自己亲笔写的东西,高乾无法辩驳,被盛怒之下的元修处死。
高欢的嫁祸之计圆满成功。
杀了高乾,元修又写密信给东徐州刺史潘绍业令他杀掉高敖曹。高敖曹早己得到了高乾的死讯,派人抓住潘绍业,带着十几个人首奔晋阳。高欢抱着他痛哭道:“皇上屈杀了我的高司空。”高敖曹从此死心塌地跟着高欢南征北战,首到战死沙场。高敖曹的哥哥高仲密也从小路跑到了晋阳。
这次较量,高欢巧妙解套,既保住了名声,又得到高敖曹的衷心拥戴。元修虽然背负了骂名,但借高欢之手除了高乾,也算是有收获,做了一桩不错的生意。最亏的是高乾,没有背叛之心,只是政治头脑弱了些,成了别人的棋子莫名其妙地丢了性命。
元修心情很好很高兴,他有信心和高欢继续掰手腕。
可天下没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买卖,不久,一个噩耗传来,震惊了元修。
(http://94xsds.com/book/406378-15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