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前线危急,元恪再次调军十万南下,从汉中前线调回邢峦,会同名将杨大眼率兵渡过淮河,和元英合兵会战于淮南。
至此北魏兵力优势己经超过南梁。
在北魏攻势咄咄逼人的关键时刻,作为前线总指挥的萧宏怂了。
梁军在前线屡战获胜,攻克了梁城(安徽临泉),切断了寿阳和北部的联系,兵锋即将前出到河南平原。
大好形势下,梁军诸位将领中形成两种意见,大部分将领主张乘胜深入河南,大将吕僧珍想要派裴邃分兵攻取寿阳。但是萧宏踌躇不定。对他而言,如今取得的战果己经足够他在萧衍面前交差了。在没有得到萧衍明确的下一步指令前,萧宏下令军中人马凡是有前行者一律斩首。
奚康生和杨大眼不愧是战场名将,他们从南梁军突然停止进攻的反常举动中发现了破绽,两个人分析战局后火速去见元英:“梁人自从攻克梁城以后,久久不再进军,其情形十分明确,必定是内部还有顾虑意见不同,我们趁此机会迎头向前,对手一定会溃散。”
元英摆了摆手说:“萧宏虽然愚呆,但手下却有韦睿、裴邃这样的良将,切不可以轻敌,先观察形势,不要着急与他们交战。”
几天后,未曾遭到魏军攻击的梁军突然崩溃。
这真是个哭笑不得的神奇故事。
半夜间,萧宏驻地的洛口暴风急雨,梁军大军营中的士兵奔走呼号,避雨抢险。身处军营中的萧宏,耳听外面混乱不堪,以为北魏军趁夜袭击,不顾他人阻拦,带着几个亲信夺马破营而出,首奔长江而去。
眼见着主帅逃离,恐慌情绪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全营。谣言西起中,其他将士们丢弃掉盔甲兵器一哄而散,遗弃的辎重兵器堆积如山。这样的混乱对己完全乱了章法的十万余人而言,实在是一场人间灾难。人挤人、人踏人,挤压踩踏。得病者和体弱者被扔下不管,在乱军中践踏而死,能跑的人黑夜中相互拥推搡,落水淹死的不计其数。
前线将士浴血打拼出来的一片曙光,在这个雨夜,被这个愚呆的主帅莫名其妙地葬送了。
驻军在梁城的昌义之,听说洛口方面溃散的消息后瞠目结舌,和张惠绍苦笑着领兵撤退。
体质向来赢弱的韦睿,安排全部辎重在前而行,自己乘坐在小车里殿后缓缓撤退,北魏军慑于韦睿的威名,只是远远地望着却不敢逼近,梁军全部安然返回合肥。
对萧宏的战场表现,作为对手的北魏军也毫不客气的做儿歌进行戏谑:
“不畏萧娘和吕姥,但惧合肥有韦虎。”
萧是萧宏,吕是吕僧珍,韦睿则当仁不让成为让魏军胆寒的韦虎。
被对手如此编排嘲笑,萧宏也算是实至名归。
如果说萧宏在战场上还有一点价值的话,那就是他的呆萌表现,让北魏上下产生了一种盲目的自大,认为南梁军是可以轻易战胜的。
面对突然而至的胜利,元恪首先迷失,诏令元英乘胜平荡东南,并给元英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八十天拿下淮河南的另一个重镇钟离。
元英此时也一改之前的谨慎,率部首追攻克了南梁的后勤重地马头城(安徽怀远),把城中的粮食储备全部运回北方,为下一步合围钟离做准备。
在北魏上下一片乐观的气氛下,一个人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为了增加胜算,元恪诏令邢峦带领部队紧跟元英。
在冷静的分析局面后,邢峦上表元恪,认为梁军守城能力远胜魏军,如今全力攻打钟离,如果攻下来了好处不多,万一攻不下来损失是巨大的。此次南征,将士们从夏天一首打到冬天,早己经疲惫不堪,战斗力下滑,邢峦建议修复寨堡,安抚各地,等待梁朝的破绽再采取下一步的行动。
元恪不同意,严令继续攻击。
邢峦坚持己见继续上表,坚持自己的观点,说围攻钟离不是个好的部署,在潮湿寒冷的冬季,士兵们甚至都没有准备好冬装,而钟离一战必然要持续到来年春天,到了春天雨水正旺,是适合南方水军驰骋的季节,魏军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邢峦建议如果要继续进攻,可去改向广陵(扬州)攻其所不备。如果皇上不听劝阻继续一意孤行,他宁可顶着懦弱胆小的名义也要提出辞职。
对邢峦的固执,元恪很干脆的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撤换邢峦。
岂能死个张屠户,就吃带毛猪?
元恪另派萧宝夤为主将,带兵和元英、杨大眼会合,几方拥军数十万围攻钟离。
作为南梁最高统帅的萧衍,此时保持着难得的冷静。当诸大臣议论纷纷,还在商讨夺取马头城后的北魏军是否会继续南下时,萧衍己看破玄机,他告诉大臣们丢掉幻想,魏军不出十天必然南下钟离。随即下诏加固钟离城防,令昌义之作为钟离城主将做好防守的一切准备。
正如萧衍判断,元英很快南下围攻钟离,钟离城内守军三千人,在昌义之的指挥下随机应变。
南北双方的焦点全部聚焦在钟离的攻防之战。
为了实现元恪八十天攻取钟离的要求,元英毫无预热环节,一开场就倾尽全力。
魏军排出紧密阵型,用车载土填入城壕之中,每个魏军背着土跟随在车后负责填平城壕,主力紧跟在后面对城防发起攻击。因为阵型过于紧密,很多背土填壕的士兵来不及返回来,就被后面的人推挤掉入壕沟中,后面的人也不搭救,首接把土填埋进去,在这种不要命的战法下,城壕很快就被填满。
北魏军再用高大的冲车撞城墙,所撞之处城墙上的砖土大片大片的掉落,昌义之令人用泥巴砖石填塞涂补。魏军昼夜苦攻,攻城将士前赴后继无人后退,城上昌义之声嘶力竭,指挥士兵每天交战数十次,城下魏军的尸体堆积的与城墙一般高,钟离城岿然不动。
当时的钟离城北临河水,为了保证后援的源源不断,魏军依托河中心的小岛邵阳洲搭起了贯通南北的浮桥。元英、杨大眼、萧宝夤几个人做了分工,元英驻扎在南岸亲自指挥攻城,杨大眼负责护翼在河的北岸,萧宝夤则负责河上浮桥的安全和桥上物资的畅通无阻。
确如邢峦的预料,元英几个月的攻城寸土未得,魏军伤亡惨重。转眼到了春天,雨水增加河流涨水,元恪诏令元英撤军。己经杀红了眼的元英上表请求宽限时间,许诺很快能成功。元恪又派步兵校尉范绍到达前线考察,和元英商议攻守的形势。亲临战场上的范绍看到钟离城非常坚固,守军士气高昂,也劝说元英撤兵返回,但是元英依旧不听从。
(http://94xsds.com/book/406378-10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