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叔侄反目(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章 叔侄反目(2)

 

在元恪身边的最后一个托孤大臣是自己的七叔元祥,元详在元禧死后3年也倒下了。

身为太傅的北海王元详,和他哥哥元禧一样骄奢淫佚,喜好声色,对财利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元禧在配合元宏推行汉化改革,治理冀州上还有一些建树,对于元详而言,用一个词形容他就足够了——一无是处。

元详仗着自己的身份特殊,公然索贿,欺压官员,盘剥百姓。为了装饰府邸,凿池建山耗资亿万,侵夺他人房产,大量购买歌姬藏在府宅之中,每天沉浸在美色女乐中。

为了夺权诬陷六哥元勰,给元恪和二哥元禧的关系火上浇油,到头来哥仨一起被剥夺实权,闹腾半天最后自己什么也没捞到。

元恪要亲自执政时,派兵去传召三位叔父入宫。元详的母亲高太妃见状恐惧万分,她乘车跟随在元详他们后面啼哭了一路。三人免官回家之后,高太妃对元详说:“从今以后不求富贵,哪怕你打扫街道也可以,只要我们母子能平安在一起。”可等风声一过,高太妃再也想不起以前的说过的话了,一味帮助纵容元详进行贪暴之事,一对母子就这样在贪腐中不断拉仇恨。

在外没有国法约束,在内没有母亲督责,元详仗着身份尊贵忘乎所以,做尽不法之事。除了自己享乐,只要是身边亲信的人提出的请求无不许应,置国家法纪于不顾,朝廷内外怨声载道。

冠军将军茹皓因为心眼灵巧很得宠于元恪,还娶了外戚高肇的堂妹为妻。对这样的政治红人,元详屈皇叔之尊不断谄媚茹皓,这种地位颠倒的趋炎附势让很多大臣对元详嗤之以鼻,元详依旧我行我素,内心毫无波澜。

为了让茹皓认可自己是同一条船上的人,元详又祭出一个大招。

茹皓的大姨子是元详堂叔元燮的妃子,元详想尽办法和茹皓的大姨子慢慢熟悉,最后两人王八看绿豆对上了眼,不惜顶着骂名干柴烈火般私通起来。

对元详的示好举动,茹皓很受用,两人逐渐形成共进退的政治小团体。

高太妃后来知道了元详私通的丑事,实在无法理解,大骂元详说:“你妻妾成群,个个青春艳丽,为何瞎了眼睛去喜欢那个下贱的女人?”高太妃命人打了元详一百多板,打的他皮开肉绽,十多天后才能站立起来。高太妃又令人打了正妻刘妃几十下,责骂她:“别人家的妇人都会妒忌,你怎么就不妒忌呢?” 刘妃和元详的夫妻关系十分疏远。刘妃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安静地接受了惩罚。

元详有自己的算盘,他之所以舍得放下身段去巴结茹皓,无非是想抱紧茹皓这条大腿,捞取更多的权力。

诬陷挑拨自己的亲哥哥在前,亲疏关系都没弄明白。谄媚权臣结党在后,又再次捅了皇帝的肺管子。

皇帝可以容忍贪婪奢靡,可以容忍愚昧短浅,但决不能容忍和权臣结党,对这种要翻天的苗头一定要重拳打击。

想起父亲元宏曾经说过的皇叔可以取而代之的话,这句话让元恪政治斗争的弦总是绷紧的。得知元详和茹皓走得如此近的消息,元恪心中泛起一丝杀心。

而元详的几个哥哥或死或退,早己不能相互照拂,元详的生死就在皇帝元恪的一念之间。

作为茹皓的政敌,贵为皇帝舅舅的高肇也己按耐不住。

茹皓本来就受宠,再加上元详的加持,就会形成恐怖的政治力量。自己的地位岂不是朝不保夕?

茹皓、元详,眼中钉肉中刺,必杀之!

高肇杀气腾腾,元恪心存芥蒂,两人很快联手。

高肇琢磨清楚元恪的真实想法后立刻行动,在元恪面前诬陷元详。久久等待时机的元恪卸下伪装,夜召崔亮马上入宫,明确指示崔亮弹劾元详、茹皓等人贪婪放纵,仗势贪赃。

崔亮摸清皇帝意图,高效率地组织起各大臣发起了对元详和茹皓的弹劾。各种奏章排山倒海般涌来,元恪顺势下令拘捕茹皓等人,又派遣一百名士卒包围了元详的府邸。

听到元恪的圣旨,看到崔亮的弹劾状后,元详从一开始的担惊受怕变得笑容满面,马上承认说:“崔亮揭发我贪赃的事都是真的,别人给我东西我确实收了,现在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元祥知道,戴上贪赃的罪名是最好的结果,最起码不会死了,他最害怕被扣上谋逆的罪名。

不同于元宏时代,在元恪一朝,对贪污受贿的容忍度己经相当高了,只贪贿而不谋逆,一般保住命是没问题的,到头来还能在家里享受万贯家财做个闲散的富家翁。

元祥继续憧憬未来的生活。

只能说元祥太天真了,对政治对手下手的恶毒完全没有防备,事态的发展很快就脱离了元详的预期。

元详认罪的第二天天刚亮,茹皓等人即被处死,元详则被装进一辆破车,在戒备森严的警卫押送下关进了华林园,母亲高太妃和妻子刘妃也一起被关进入园中,与外面完全断绝了联系。不久元详被褫夺官爵贬为庶人,迁往太府寺严加看管。元恪下令在洛阳东北单独建设馆舍,准备建成后把元详关在这里终身监禁。

元详这时才发现自己很危险了,为了救自己,元详又想了一个损招。

他打算让身边的亲信找机会把自己劫出去,至于出去后去哪,还没想好。

亲信们紧锣密鼓的开始准备,把消息写在字条上通过侍女不断传递给元详。

字条传递过程中又发生问题了,侍女刚把字条交给元详,就被不远处的看守发现,看守冲过来夺过字条,转呈给了皇帝元恪,元详逃跑计划曝光。

谋事不周,行事不密,就是一群二百五搭建的草台班子。

这张字条成了元详的催命符,元恪下决心处死元详。

几天后元详离奇暴毙,死因不明。

元祥之死,标志着当初元宏留给元恪的六位托孤大臣,在元恪继位5年后己经全部退出舞台。


    (http://94xsds.com/book/406378-10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